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小朋友都生病发烧了,医院儿科门诊一时间多了很多小病患,而且家长们表示孩子近来胃口特别差,嘴巴里起了很多水泡,还伴随着嗓子痛,不知道到底怎么了...
据医生说,宝宝口腔里的水泡多为灰白色的疱疹,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目前已进入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高发期。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其特点:
1.好发于夏秋季节,“六一”前后是高发期
2.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3.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病症表现1
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度,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患者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导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1.餐具及时消*。
2.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3.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可镇痛,且能冲刷创面。
4.体温不超过39℃,可物理降温,超过39℃应服用退烧药。
5.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羹、粥等。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学龄前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预防该疾病,最重要的措施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1、勤洗手
2、多喝水
3、养成午休的习惯
4、玩具要经常消*暴晒
5、做好家庭卫生,多通风
6、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7、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8、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手足口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宝宝口腔内都会出现水泡,该怎么区别呢?
每年5至8月份正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多发季节,而且二者是同一类病*所致,发病症状也相似,一般来说可以从位置和发病风险来区分:
①位置不一样
1)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咽峡部位出现疱疹。
2)手足口病在口腔、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疱疹。
②发病风险不一样
1)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1~2周,自愈。
2)手足口病,病情较轻的情况下,1~2周自愈;严重的情况,可能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
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采取隔离措施。只有出现疱疹后才能确诊。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只要在治疗期内按时吃药、打针,一般一周时间就可痊愈,几乎不会出现重症。
幼儿预防疾病小儿歌
勤洗手,勤洗澡,勤晒太阳身体好。
勤晒被褥勤通风,冷饮零食我不要。
公共场所要少去,注意预防要牢记。
增强体质抵抗力,细菌病*不畏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