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篇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病*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为了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以科学的态度共同防范,为幼儿提供防护屏障,*陂区妇幼托育中心温馨提示,让我们一起家园协作,积极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和保健的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
的临床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的常识小问答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科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病*性咽峡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部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咽峡部位出现疱疹,别误当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手足口病必须是口腔、手、足和臀部通常会有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如确诊,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中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疱疹性咽峡炎要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呢?
怎么治疗: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给孩子喝水,饮水次数多,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就诊。
这么护理: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38.5℃-39℃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加强日常锻炼,居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陂区妇幼托育中心
应对措施
1.保健医每天对园区幼儿的晨午晚“三检“及日常进行巡查,及时掌握园内幼儿的健康状况。督促班级老师落实班级体温检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送保健室处理。
2.全园严格执行消*制度。勤开窗通风,加强对物品、玩具、教具、用具、餐具、喝水杯、毛巾等消*,大型玩具、楼梯扶手、公共垃圾桶等每天用消*液擦拭。
3.保证幼儿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确保活动时间及睡眠时间。
4.平衡膳食,增加幼儿抗病能力。
5.班级老师做好幼儿的护理工作,督促幼儿多饮温开水;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
6.加强培训宣传力度,让教师、幼儿、家长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细心和耐心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吧!
*陂区妇幼托育中心园址:*陂区前川定远小区司法局旁(*陂区妇幼托育中心)-*陂区妇幼托育中心欢迎您!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