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地产杂志(dichanzazhi)
作者
王亚静、柳瑶、徐绍义、索珊、Coral
重点提要:
“每年增长30%!中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这是《华为地产行业数字化白皮书》中给出的中国数字经济增长数据,并且还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获得的。从房地产行业来看,房企正在积极构建数智化。
对于房地产“数智化”,本质上要做到两件事。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产业链资源的数字化,这是其一;其二是在这种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数字化治理。
据财经新地产不完全统计,设立与科技相关的公司已是排名前20房企切入科技领域的惯用动作,且至少半数以上还将数字(科技)板块与房地产等主业并重,例如,押注机器人的碧桂园、线上卖房和房车宝的恒大、探路物业中科技的万科,等等。
科技驱动下,数智化之于房地产行业,会是一场涉及产品筑造、营销渠道、智能家居(以及智慧社区、智慧城市)、资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赛道的自我革新。
只是本该主力担当的房企,目前,其数智化程度差强人意。
据克而瑞的估测,在去年,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数字化与科技领域的投入仅为多亿元,占17万亿元新房销售额只有0.1%。
“今天的科技之比于房地产,就像18-19世纪美国西进淘金热时代的淘金者手中的平底锅一样,在蕴含巨大财富的地表下,更显得简陋与羸弱。”高和地产科技基金发布的《地产科技白皮书》中如是说,但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就像简易的流板升级为沙金船一样,凝集众多从业者智慧的科技普惠之光一定会照耀房地产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且最复杂的行业并迸发出沙金,让更多人分享财富的创造和参与行业的变革。
01盖房子?不,这次是“智”造房子
科技是手段,目的就是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毕竟,对于年轻人而言,科技、能就如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三个月前,豆豆(化名)路过顺便去看了一次房子以后,隔三差五就能接到“xxx的房子,您现在考虑吗”的问询电话。
“闲着无聊的时候听听,无非也就是推销地段、离地铁近的话。”豆豆说这些根本打动不了自己。她反复吐槽,“这能配得上现在的房价?这不是最基础的条件吗?”末了,她还要加一句:什么年代了,还是老一套,真不懂现在年轻人的心!
真话往往难听,真相往往难看。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需求提高与土地供应集中化的双面夹击,让本以高度“内卷”的房地产行业更是“卷”到极致。开发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场存量搏杀中,大胆创新变革。否则,不投入,没得玩;不改变,没人看。
这一次,围绕这场变革的关键词充满了当下“互联网+”的特色:科技、智能、绿色……
各自为战
在中国人心中,房子的意义格外不同,“房子”与“家”几乎是等同的。
回望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从筒子楼到单元房、再到商品房,纵使风云变幻,房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消减。
北京大学教授徐远在著作《城里的房子》中写过一个比喻: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
彼时,只要有“票”,多会被抢光。“在房地产发展的*金时代,开发商只要盖房就能赚钱,市场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为利益可以将一些产品类的次要矛盾掩盖。”一位业内专家称,过去房企的发展细分方向是五花八门的,可以说是“各自为战”。
只是,再高的浪潮也终要归于平静,微利润时代终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常态。尽管彼时没有人太把这句话当回事儿,如今却已经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5月8日,杭州首次集中供地拉开帷幕,滨江集团大手笔拿下5幅地块。“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在滨江集团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当公司被问及拍下的几幅地块净利润时,董事长戚金兴如是回复。
低利润时代,改变已经迫在眉睫。
“让公司在管理红利时代继续打赢。”6月23日,在万科内部转型发展通气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道,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组织构架调整、人事变动等一系列动作,目的只有这一个。
即使已经到了龙头的位置,万科仍然不能“躺平”,急切寻求改变。其他企业也概莫能外。
需求重塑地产不能“躺平”,就意味着房企要继续创新、寻找突围赛道。
事实上,随着经济转向更高档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房屋的要求的的确确已经不限于房子本身,而是升级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市场需求的转变,意味着市场另一端的开发商需要实现从“造房子”向“造生活”转变。
疫情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口。而“雷神山”、“火神山”的成功,首先将装配式建筑推到了聚光灯下。
“像造车一样造房!”在“雷神山”、“火神山”施工现场,这不是一句口号。繁忙有序的工地上,少了刺耳噪声、沙石扬尘,工人们借助吊车,熟练地将运抵的预制构件卸货、吊装,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搭起一层又一层的房屋。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指出,装配式建筑有着诸多优势。首先,装配式建筑将大部分的工作量外移至车间,零部件均在生产车间加工制作完成,随后运送至现场,现场只需组装。与现场钢筋水泥浇筑相比,在提高现场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量减少了人的聚集。
其次,装配式建筑原则上按照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标准在操作,相对于钢筋加水泥而言,装配式建筑更健康、更绿色、更环保。
海南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负责人关远程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以预制率35%的30层住宅项目为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较传统建筑最高可节约工期45%,最多可减少能源消耗40%,现场施工人数、建筑粉尘最多可分别降低75%、30%。
“各家房企尤其是龙头房企大多已经成立装配式住宅的相关部门,并且做了尝试,比如一个项目里有两栋楼是装配式住宅。”张宏伟表示,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的份额并不高,还处于初期阶段。“不过,装配式建筑仍然是一种趋势。”
实际上,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健康、绿色、品质、智能已经成为时下消费者敏感而迫切的需求。调查显示,居住健康已经上升至购房关键要素的第二位。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从过去的粗放型扩张期逐步过渡至如今的精细化成熟期,如何勤修内功,以前瞻科技赋能自身产品品质、提升管理效率从而为资产增值就成为重要环节。
地产科技赛道正在加速崛起。仲量联行调研结果显示,房地产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正逐年增加,科技支出预算增幅在10%-30%内的企业数量较两年前有了明显的增多。
尽管起步较晚,但智慧建筑市场潜力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年-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继而会在年达到亿元。
今年6月,金茂资本副总经理、金茂创投总经理王斌公开表示,推动地产数字化转型大潮,打造智慧城市新生态,是下一个十年的使命。
王斌指出,地产数字化进入拐点,全面触达科技领域,未来将在两个方面存在发展机会。第一,地产科技对存量市场的降本增效激增了“资管、物管”场景的变化。第二,地产科技重塑人与空间的关系,在“大居住”场景、智能家居、智慧建造、智慧装修、智慧资管等维度有较大发展机会。
抓住年轻人在房地产行业竞争的后半场,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信任,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正如郁亮所说,“客户给我们饭碗,只有照顾衣食父母,我们才能生存下来,才有发展的前提。有客户的信任,才有我们的未来。”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当前疫情引发了人的行为模式、社交模式和生活模式的重大改变和一些不可逆的变化,房地产的市场需求特征也会因此发生较大的变化。任何行业的发展趋势都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孤立的存在。落在房地产行业,未来方向就是要围绕“年轻人+科技”的结合。
“因为年轻人构成主要的置业目标客群,而科技又能够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提升产品质量与建设效率。”
数据证实,这届年轻人实际并不是“躺平”的一代。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年毕业生就业居住调研报告》显示,通过对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高校毕业生进行调研,44.1%的毕业生希望在30岁之前置业。
上述调研报告还显示,59.4%的毕业生有置业规划。且25-34岁被毕业生认为是*金置业年龄,“新房”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如今,房企已经开始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