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家长、老师们应提高警惕,留心观察,幼儿园做好晨午检,如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症状,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及时隔离,及时就医。特别注意:手足口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性脑膜炎。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咽部疱疹和发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关的主要肠道病*血清型为柯萨奇病*A1-6、8、10和22型。
发病时间
以夏秋季多见,常见于4-9月份,但是四季均可发病。地域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平均潜伏期为3-5日,变化范围为1-10日。
典型表现
可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可能伴有抽搐。在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婴儿和年幼儿童中,常表现为厌食、呕吐和易激怒、易激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也会诉不适、头痛、咽喉痛、吐咽困难和腹痛。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良性的疾病,极少见并发症发生,通常在5-7天内恢复。
治疗方法
对于肠道病*没有特效的抗病*治疗可用,治疗措施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液体很重要,以免脱水。冷的食物(如棒冰和冰激凌)有助于缓解口腔或咽部疼痛。对于不能充分饮水来维持水合的儿童,应住院进行胃肠外液体治疗。重症或有并发症的儿童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防治措施
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症后告知老师
3.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4.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5.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