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月的到来,
疱疹性咽峡炎也进入了高发期。
不少幼儿出现发热,
喉咙长满了“溃疡”
哭闹着不愿意吃饭!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1
传染途径
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2
高发季节
4-7月。
3
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主要症状
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虽看起来可怕,
可实际上它属于自限性疾病,
多数患者会在4-6日自愈。
关键是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三、如何护理患者?
勤测体温
幼儿发热通常是高热,要注意幼儿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多喝凉水
热水会加剧幼儿口腔疼痛,鼓励幼儿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给幼儿喝水。
清淡饮食
生病期间,尽量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避免吃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食物。
减少外出
患病幼儿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幼儿要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再回幼儿园。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