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卫生保健疱疹性咽峡炎,您了解吗
TUhjnbcbe - 2021/4/14 23:15:00

天气逐渐转冷,病*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家长朋友可能对手足口病比较了解,但是他还有个“表兄弟”——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在病原和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传染性也非常强,所以很多家长容易把两者混淆。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秋冬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哪些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多数急骤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咽峡充血特别明显,疱疹多集中在咽颊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天破溃为白色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疱疹性咽颊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和发生生命危险。

手足口病:大多数手足口病发热程度不高,低热或中等热度。口腔疱疹、溃疡位置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同时伴发手、足、或臀部皮疹。皮疹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极少数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炎、脑炎等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危重型患儿多由肠道病*71型(EV71)导致。

如何简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如果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一般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如果除了口腔内有疱疹,手、足或臀部也出现皮疹或疱疹,则诊断手足口病。当在手足口病初期,只在口腔内出现疱疹,而手、足或臀部尚未出现皮疹时,可能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应如何治疗和做好家庭护理?

(1)保证足够的休息、若有发热多饮水,体温大于38.5度可口服退热药;

(2)皮疹一般不需处理。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3)因口腔有疱疹和溃疡,孩子吃东西困难,可给易于消化的清淡流食或半流食,定时用温水漱口。

(4)当孩子血象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5)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头痛、嗜睡、剧烈呕吐、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变化,医院就诊,警惕肠道病*71型(EV71)所致重症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对于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非常重要,包括:

(1)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参加集体活动;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勤洗手,尽量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3)一旦发现孩子得了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就应该在家休息,不要再去幼儿园,即使在家也要和别的孩子处于相对的隔离状态,这在二孩家庭里尤其重要。其他家长成员也尽量不要密切接触,接触时最好戴口罩防护,接触后一定要洗手;

(4)生病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如餐具、毛巾等要经常煮沸3分钟,玩具、桌椅、衣物和便盆等可用含氯消*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5)由于通常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病原体是肠道病*71型(EV71),所以对于6月龄~5岁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可有效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生保健疱疹性咽峡炎,您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