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tein-BarrVirus–阳性FL
病例描述
76岁,女性,无淋巴瘤病史,以左颈部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无其他全身肿块或淋巴结肿大。皮肤活检显示淋巴瘤累及真皮,呈模糊的滤泡样分布(图.7A)。表皮未受累。瘤细胞由小核裂样细胞和较大细胞混合组成,大细胞核呈圆形、核仁明显(图.7B,C)。瘤细胞表达CD20、CD10、BCL6、部分细胞表达CD30,而BCL2、CD3、CD5、CD4和CD8呈阴性(图.7D-G)。CD21显示FDC网存在,EBER原位杂交示小的中心细胞弥漫阳性,中心母细胞呈散在阳性(图.7I)。上述特征可见于EB病*(EBV)相关FL累及皮肤,但到本文发表时患者并未发现全身累及的证据,因此该病例应诊断EBV阳性原发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PCFCL)。
讨论
EBV阳性FL很罕见。本文作者曾报道过最大宗的EBV阳性FL病例,结果显示例随机FL病例中,EBV阳性率为2.6%。最初的数据表明,大多数EBV阳性FL患者可进展为更高级别FL或DLBCL。
随后对年-年期间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Iowa)/梅奥诊所(MayoClinic)卓越研究专业项目(SPORE)分子流行病学资料(MER)队列研究中登记的FL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以验证作者最初的发现。这一队列包括例随机FL病例,显示EBV阳性率为2.5%,与以前结果(2.6%)相似。EBV状态与EFS无关,尽管本组病例中EBV阳性FL未出现LBCL的转化,但OS较差。这两项先前的研究均未发现与EBV相关的形态学或免疫特征。由于EBV阳性FL的发生率很低,且预后意义不明确,因此很难对所有FL进行EBV筛查。
虽然该研究小组之前曾报道过EBV阳性的系统性FL,但之前的报道中,没有一例EBV阳性的PCFCL。虽然PCFC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但是EBV阳性的病例却极为鲜见。以前报告曾提出这些病例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免疫衰老有关,而不是由病*或药物介导的免疫抑制所致,报告的病例均显示典型的PCFCL组织学特征,包括瘤细胞大小不一(从小的中心细胞到大的瘤细胞)以及呈滤泡分布。这些病例在组织学上与其他EBV相关的B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不同,后者也可累及皮肤,如DLBCL、浆母细胞性淋巴瘤或EBV阳性皮肤粘膜溃疡。
EBV阳性的皮肤MZL也有报道,但绝大多数有器官移植病史,因此被归属于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范畴。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EBV阳性PCFCL极少,尽管有人提出这些病例临床表现更为侵袭,但尚不足以总结EBV存在的预后意义。以前报道的一个病例最初发生于皮肤,诊断为PCFCL,10个月后累及颌下淋巴结,并进展为EBV阳性DLBCL。再之前的报告初诊时均未检测EBV在PCFCL中的表达情况,但进展为EBV阳性DLBCL后又进行了回顾性检测,发现最初的PCFCL中,EBV阳性B细胞弥漫分布,几乎所有的中心细胞都呈阳性,正如本例所描述的这样。
图7。EBV阳性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皮肤活检显示淋巴瘤细胞广泛累及真皮,呈模糊的滤泡状分布,缺乏亲表皮现象(a,HE)。瘤细胞包括小的核裂细胞和核圆形、核仁明显的大细胞(B,C;HE)。瘤细胞表达CD20(D)、CD10(E)、BCL6(F),BCL2阴性(G,插入BCL2)。CD21证实了滤泡内FDC网的存在(H)。原位杂交显示小的中心细胞EBER弥漫阳性,以及中心母细胞散在阳性(I)。结论
就像DLBCL是一个异质性淋巴瘤群体一样,人们逐渐接受FL也是包含多种生物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亚型的一种淋巴瘤类型。除了最新版WHO分类中已经收录的FL亚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滤泡中心细胞型,原发睾丸FL,儿童型FL和十二指肠型FL),实践中血液病理专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其他更难以识别的FLs变异型。毫无疑问,目前其他独特的FL亚型也正逐渐被识别出来,包括具有重现性NOTCH基因突变、影响对治疗反应的TRA-1-60阳性细胞存在的变种,以及不同于前面这些由淋巴瘤细胞本身决定的变异型,而是与免疫微环境相关的变异亚型,进一步的研究将拓宽目前对FL临床病理异质性的认知范畴,识别新的亚型,并有可能在今后纳入淋巴瘤WHO分类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