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西医又称之为口腔溃疡,主要是发于口唇、口腔黏膜或者蔓延至舌体的一类症候,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黏膜红肿溃烂,疼痛难忍,有的反复发作。
此病时好时坏,此起彼伏,有时疼痛难忍,有时又毫无察觉。
此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患者未必重视,但是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因不会表达哪里疼痛,所以经常拒食,哭闹,许多家长蒙在鼓里,干着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口疮?
现代医学往往认为缺乏某种维生素了或者益生菌了,多吃蔬菜水果慢慢就能缓解,但是即使补充了维生素,吃了蔬菜水果效果不理想!
中医认为此病病因主要是心脾积热
尤其在夏季比较高发,多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一种是特能吃,尤其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这种孩子容易积食,积食容易产生内热,胃热,积热熏蒸咽喉,容易引发扁桃体炎,另一种释放途径是循着脾经上熏蒸于口唇。
如果热夹湿上蒸就是我们常见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在此不多论述,而口疮主要以热邪为主。
因为脾开窍于口唇,这种积热,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如感受外界的湿热或风热邪气,疼痛溃疡会更加厉害。
还有一类孩子是不爱吃饭,厌食、偏瘦比较严重,体型消瘦,肤色粗糙暗淡,久而久之就形成阴虚的症状,主要是肾阴不足,因为肾阴需要脾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来滋养,孩子不愿吃饭,或者久病久咳,胃口不好,怎么来滋养脾阴。
肾阴不足,心火就炽盛,因为肾主水,心主火,水不制火导致心火过旺,虚火上炎,口疮产生,但要注意这种口疮经常好发于舌尖的为主。
但无论那种症型口疮尤其在夏季或长夏比较高发。因为这两个季节分别为心脾所主,也就是这两个脏腑受自然节气影响经气旺盛,所以更容易生热。
对于因心脾积热尤其是胃热导致的口腔溃疡,治疗以清热解*,消积泄热为主,通过清热的中成药(见下文)或调整饮食结构均能很快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以下为大家分享一种阴虚火旺(孩子)或脾肾阳虚(成人)导致的口腔溃疡的治疗。主要特点就反复发作,如寒凉中药误伤,症状更加缠绵不愈。
因为这种类型的口疮,越是使用清热的中药就越是加重病情或者导致此起彼伏,不解决根本问题。
阴虚火旺以孩子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此起彼伏,疼痛时轻时重,局部黏膜轻微充血,伴有晚上多梦,睡眠烦躁不安,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苔少。
我们上面讲心火旺长口疮根本原因是肾阴不足,所以治疗的重点在滋养,稍加清上焦的热,所以如果误用寒凉中医就导致脾胃虚寒,更加导致阴虚,甚至久而久之导致脾胃虚寒,溃疡面就不容易愈合。
注意,这里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溃疡面又不容易愈合,又要考虑是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原因了。因为脾主生肌肉,所以黏膜要愈合,除了清热,还要有脾的气血濡养,所以调护脾胃是治疗的根本所在。
所以滋养清热,健脾益气是治疗口疮反复发作的根本治法。
因为孩子汤药难服,小儿推拿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穴位处方:顺逆八卦、取天河水、总筋、分阴、补肾阴、清脾胃、清补脾、清心(少)
清肝、清小肠、清大肠、二马,清板门、倒捏脊
脾胃虚寒、脾肾虚寒加:揉外劳宫、搓小横纹、补肾阳
顺逆八卦,顺少逆多,取象阳中求阴为开穴;取天河水、揉总筋、揉二马是滋养的三个要穴;清心清肝清肺各清36次,可以清上焦的虚热,清脾胃可以滋补脾阴、清补脾、板门穴、大肠主要是促脾胃功能。
以下为治疗口疮两次推拿效果对比图:
对于成人可以参考以下用药:
中成药:清咽滴丸,功能清热解*,润喉利咽,适用于各种症型口疮
蓝芩口服液:功效清热解*,抗炎消肿,用于实热型口疮
口炎清颗粒:功能滋阴清热、解*消肿。用于阴虚火旺口疮
对于许多因脾气不足,倦怠乏力的亚健康人群建议服用补中益气丸,先把中气补足。
外治验方:
1、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取籽,用洁净纱布挤出汁液,将番茄汁含于口内,3分钟左右,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提示:
冰硼散虽然可以治疗口腔溃疡,但里面有蟾酥、硼砂可能会产生中*不良反应,也有许多家长反应把益生菌撒在溃疡面上可以促进溃疡面愈合,但这种治标不治本,如有其他特效疗法,请留言本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