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讲的伤寒论错谬百出,尤其是他极力否定温病学的观点更是流毒甚广。对此我已经结合《伤寒论》原文中具体条文,发了几篇文章予以批驳,但还是有很多倪粉执迷不悟。下面我用一个案例。让大家见证一下温病学的价值。
年,某中医的女儿四岁,正在上幼儿园。7月30日上午11点,他接到女儿的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他女儿高烧,嗓子红肿,园医诊断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11点半他接到女儿时,发现她满脸通红,萎靡无力。他抱着她回家时,感觉她热得烫手。于是在楼下药房买了银翘片和蒲地蓝口服液。
回到家里,女儿的体温是40度,干热无汗。他暗自思忖,咽颊炎明显是温病,咽喉红肿是热毒已经侵入血分,银翘片和蒲地蓝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但是血分中的毒邪如何快速清除?正好家里有肤痒颗粒,他想到肤痒颗粒有活血祛风的功效,应该可以把血分中的毒邪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他马上用开水把银翘片溶解后和蒲地蓝口服液混在一起,又冲了一袋肤痒颗粒,一起给女儿喝下。服药后不久,女儿吵闹着说后背痒,他立刻用苦参煎水为她擦背,又给她冲服一袋肤痒颗粒。随后女儿逐渐汗出热退。
中午1点左右,他爱人也赶回家里。到家后她执意要带女儿去市八院,因为她有个表妹是哪里的儿科大夫。医院后,表妹确诊他们女儿是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告诉他们现在这病正在小儿中流行,住院的孩子已经人满为患。咽颊炎是病毒引起的,医院也没什么好办法,医院新进了些干扰素喷剂,对付病毒还有点用。并建议孩子不要住院,医院一般是给再给用点抗生素防止感染。这病大约一周以上就可缓解,住院意义不大。表妹给孩子开了一瓶干扰素喷剂,建议他们带孩子回家养病。
回到家里是下午三点左右,女儿低热,精神不振。他们想用干扰素喷剂给女儿喷到喉咙患处,可是女儿坚决不让喷,不久就睡着了。大约睡了两个小时,5点半左右,他们一量女儿体温,又到了40度以上,身上无汗。中医爸爸又把两片银翘片放入热水中溶解,冲了一袋肤痒颗粒,加了一瓶蒲地蓝口服液,混在一起给女儿喝。女儿喝下了大半,剩下的药女儿死活不喝了。服药半小时后女儿开始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体温正常后,女儿逐渐恢复了活力,又开始调皮玩耍起来。晚饭她吃了一小碗面条,还说她中午没吃饭,现在饿了。一晚无事,睡前还缠着妈妈给她讲故事。表妹说这病至少要烧三天,她们住院处近日大都是这类患儿,没想到女儿当天就退烧了。
当天夜里和第二天早晨,中医爸爸如上法又给女儿服用两次药。女儿体温正常,不再感觉身痒,咽喉红肿大消,但嗓子还有点疼痛。第二天中午,女儿吃了很少一点饭,饭后不久就发生呕吐。中医爸爸又在药里加了一袋小柴胡颗粒,给女儿喝下。晚上又如法炮制一剂。
第三日早晨,女儿体温正常,嗓子也不痛了。女儿的咽颊炎就这样痊愈了。
女儿痊愈之后,中医爸爸马上把给女儿的治疗经过写了下来,发到了幼儿园家长群里,希望可以给其他孩子家长一点借鉴。果然,那两天园里的孩子陆续发病。有几位孩子的家长采用了中医爸爸给女儿的治疗方法,大约4,5天痊愈,更多的孩子家长选择了住院,大约一周以上出院。
孩子们痊愈后,中医爸爸和别的孩子家长一起聊天时,他们很奇怪为什么中医爸爸的孩子不到48小时就完全好了,而他们也用了他的办法,却用了四天才好。中医爸爸问他们是怎么给孩子吃的药,他们说按照说明书吃的。中医爸爸马上明白了,治疗外感病时,药需要频服。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写道银翘散的服用方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做再服”。
此外,因为孩子没有的身痒症状,所以别的家长都没有给孩子服用肤痒颗粒。而中医爸爸给孩子服用肤痒颗粒,等于增加了从血分驱邪出表的途径。所以他女儿康复非常快,病程中甚至连咽颊炎常见的咽喉部溃疡都不明显,仅仅见到一个白点。发病后基本没有影响进食,只是少吃了一顿午餐。这种奇效恐怕要归功于肤痒颗粒。
咽颊炎通常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所以西医用抗生素和干扰素合用抗毒杀菌。而中医爸爸根据温病学原理,认为这是邪郁卫分,热毒入血,治疗方法是活血祛风,清热解毒,达邪出表。从治疗效果来看,两者高下立判。
邓铁山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各种疫苗的普及使用,传染性温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尤其国家规医院专门负责以后,中医治疗温病的机会更是大大减少,中医不学温病学已经成为常态。直到“非典”爆发以后,人们才发现西医的疫苗和治疗手段对付传染性温病不是万能的。邓铁山前辈临危受命,带领中医团队治疗“非典”患者的疗效世界瞩目,温病学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此外,正如伤寒论中的知识,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外感伤寒类疾病一样,温病学的知识,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温病,而且在治疗内伤杂病中也很有用。这一点只有系统学习过温病的人才能有深刻体会。
老许话中医,只讲中医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