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如何应对
TUhjnbcbe - 2023/8/13 21:16:00
北京治扁平疣的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813030.html

近期有一对“表兄弟”危害着许多儿童的健康,就是可恶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医院的病例都在增加,引发家长们的担心。医院(医院)儿科主任李*红解释,在新版传染病学教材中,两者均在肠道病*感染章节,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感染肠道病*后的不同表现类型,都具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感染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致病病*主要为柯萨奇病*A组,其他病*也可引起,但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呕吐、拒食等。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以对症治疗为主,经过规范化治疗大多可以治愈,但有较高的复发率。

症状表现:主要外在表现为发热、咽喉疼痛、口痛、头痛、呕吐、四肢酸痛、拒食、精神萎靡等。随病情的迁延,患儿可出现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频次及心率增快等类似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71型(EV)和柯萨奇病*A16型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根据该病的发病季节,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症状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

如何预防及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抑制病*复制,喷雾剂可适当选用;高热者需及时降温处理;做好消化道隔离和呼吸道飞沫隔离,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口腔局部可以喷涂西瓜霜、冰硼散等缓解不适。目前已有EV71疫苗用于临床,但仅能预防EV71病*所致的手足口病。该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易感,所以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搞好环境卫生,在疾病流行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儿童用品做到定期消*。

中医学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归属于“温病”“疮疹”范畴,认为该病是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感染时邪疫*所致,邪*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中侵于脾,肺脾受损,水湿内停,与外来之邪*相互博结,正气抗邪外出,*随气泄,上熏于口,外达肌肤而出疱疹;故中医辨证论治本病,以祛湿解*为原则,使邪有去路,则邪去病愈人安。医院儿科结合多年这类病的治疗经验基础上,运用多种特色中医外治疗法辨证施治,如中药熏洗方不但可以宣肺解表祛湿解*,又可通络止痛发汗降温,有效解决了幼儿内服药物困难的问题;穴位退热贴可以引热下行,病情后期如果汗出过多还可以外用止汗贴促进恢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得益彰,为每一位患儿保驾护航。(通讯员张势承)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