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看韩寒走出“公知围墙”PK郭敬明,热点资讯,
韩寒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昨天在全国公映,韩寒做“公共意见领袖”时的支持和反对者又形成天然的两派,分别热捧和猛踩这部电影。韩寒本人似乎有些“厌倦”了*治,宣传影片走了“小清新”的套路。很多人把韩寒与郭敬明对比,认为韩寒在“步郭敬明的后尘”,但在商业化的路上,他已落后郭敬明一大截。
韩寒的《后会无期》与郭敬明的《小时代3》在各院线前后上映,并且于昨天交汇。《小时代3》一周的票房就拿下3亿,《后会无期》能否创造同级别的成绩值得关注。这是两位中国年轻人的偶像,他们同时受到争议,彼此的道路选择似乎南辕北辙,但终于又在电影院里殊途同归。两人今后的电影商业成就对比,是对两人之前所选道路的一种有趣总结。
郭敬明出身寒微,成长的一路上受到舆论的诸多嘲笑。韩寒的特立独行则从一开始就受到推崇,自由派的舆论力量将他塑造为“公民韩寒”。郭敬明一直避开现实*治,致力于商业性文学创作,只是偶尔强调自己是一些人讥讽的“爱国者”之一。而韩寒是最著名的“公知”之一,他一直与*治化的舆论互动,直到遭到“代笔”的致命质疑,他才逐渐淡出舆论场。
韩寒的才华面临使用方向的重大调整,他让自己的形象从“公民韩寒”变成“国民岳父”就是个信号。但他过去的盟友和对手似乎都不太想轻易放他走。
他过去的盟友们为宣传《后会无期》倾注了热情,也竭尽了全力。他过去的对手们则希望他向电影迈出的第一步就栽个大跟头。韩寒自己恐怕对此亦很无奈。一方面“*治炒作”不管怎么说提升了《后会无期》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如果他继续陷在*治的泥潭里,根本就无法在商业电影的方向上大展宏图。
我们觉得这个社会还是应该鼓励韩寒转型。过去不仅他本人年轻,他所处的社会舆论大环境也极不成熟。韩寒投身商业电影创作,是对锁住他的舆论高墙的突围。如果中国有才华的人更愿意从事实业,而不是在舆论场上夸夸其谈,那么这个国家的创新就更有力量,他们的成就也会引导社会变得更加宽容和多样。
中国的商业文化市场不够发达,需要一批热情奔放、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去塑造它未来的面貌。郭敬明先于其他80后在电影市场站住了脚,建立了“郭敬明”这个品牌。尽管他拍的《小时代》系列广受争议,但第一步的商业成功已经不容置疑。有了这些成功,郭敬明就有了自我提高并且塑造观众口味的资本。如果他愿意并且付出努力,他就有可能在未来的中国电影事业中贡献自己的独特推力。
希望韩寒与郭敬明开展竞争,如果他能较快追平后者的商业成功,对中国电影事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有竞争才有更耀眼的火花,中国的年轻观众们对电影市场“*治化”没什么兴趣,他们倒是很乐意观看有人在商业电影的领域里筑台打擂。▲(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