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跌宕起伏,各种细菌病*滋生,医生提醒,此阶段家长需注意防范猩红热等儿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儿科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成,其中猩红热的患者明显增多。
根据江苏省疾控部门发布消息,目前,猩红热报告发病数逐渐增加,进入流行高峰,且超过近3年平均发病水平,10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
医生表示,猩红热主要症状有发热、咽峡炎、皮疹。体温高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等全身症状。咽痛、局部充血可有脓性渗出物。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可蔓延至全身。草莓舌是猩红热特有的症状,发病初期可以观察到舌苔发白,舌头上有红色小点。
记者了解到,猩红热常见感染人群为幼儿和学生,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与他们密切接触的家长和老师也属于易感人群,目前无有效疫苗。
专家提醒,预防猩红热要教育和培养儿童勤洗手,规范洗手,平时不用手指直接接触口鼻。流行季节,儿童应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不佳的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表现,应立即就医,早诊断。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