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先行时不可待
幼儿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是幼儿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和相关技能,是可以有效预防幼儿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对于季节性爆发,家长要避免焦虑与恐慌,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应对,家园社携手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常突然发热和咽痛,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疱疹和溃疡多见于扁桃体前柱、软腭、悬雍垂上。重者发热可达40℃以上,甚至引起热惊厥,部分病例后续可发展为手足口病。
两者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而手足口病是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两者早期表现类似,是因为它们是由同一类型的肠道病*感染引起的。
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同时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一旦出现突发高热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预防手足口病家庭防护是关键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中飞沫、饮用被该类病*感染过的食物水或接触了病人的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因此,大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液洗手。带幼儿外医院就诊时,往往不方便洗手,家长、老师最好能随身携带免洗手消*剂或湿纸巾,以便当自己和幼儿的手接触污染物品后,能立即清洁消*。
2.幼儿日常用品勤消*
幼儿使用的餐具、玩具、用具等要清洗干净,煮沸消*。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引发手足口病的EV71病*对酸性物质有高强度的“免疫力”,不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经过胃时,会被胃酸杀死,一旦水源被EV71病*污染,很容易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所以家长一定注意,不能给幼儿喝生水,不给幼儿吃生冷食物。
4.保持房间空气流通
家里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方面,空气中的病*量会因此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即使有病*扩散,只要不达到一定数量,依然不会致病。
5.远离感染源
疾病高发期间少带幼儿到市场、车站、大型游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由于近期是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特向广大家长朋友提出以下倡议: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定时对居住的环境、幼儿用具进行消*。
#不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早晨幼儿入园时,积极配合保健医晨检,如晨检有异常的幼儿,请家长医院就诊,并将就诊情况及就诊记录及时反馈给老师,再次告知家长如实告知老师幼儿病情,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延报。
编审:杨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