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西安日 [复制链接]

1#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对此,陕西省疾控中心发布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日常生活中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夏秋季为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

据悉,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7岁儿童多发,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形式。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天后自愈,重者可达2周。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包括三种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生活中接触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具、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由柯萨奇病*引起,主要包括A组2、4、6、9、16、22型,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3、6、9、16、17、25型和肠道病*70型也可引起本病。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71型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CV-A6、CV-A10感染病例有增多趋势。

没有出现皮疹仅有口腔疱疹

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突然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常伴有头痛、腹痛或肌痛。年龄较大患儿自诉咽痛,可影响吞咽。婴幼儿表现为流涎、厌食、烦躁不安,伴发呕吐。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可见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2~3天后红晕扩大,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淡*色假膜。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在4~6天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手足口病: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疹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手掌、足底和臀部常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疱疹及皮疹通常在一周內消退,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口腔咽峡部位出现疱疹、溃疡。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口腔未见疱疹,或口腔部位先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等部位的皮疹。

从这个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可认为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鉴别的意义不大。临床上没有出现皮疹而仅有口腔疱疹的,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此基础上又出现皮疹,则诊断为“手足口病”。

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么,家长该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医生建议,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养成将手洗净的好习惯: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家长或看护人接触儿童前、给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及时对儿童玩具及桌面、地面等做好清洁和消*;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物、被褥;加强锻炼,提高儿童免疫力。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黎娜实习生马梦泽

编辑:芥末花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