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口腔黏膜常见病 [复制链接]

1#

(一)、口腔单纯性疱疹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primaryherpeticstomatitis)

发病年龄:6岁以下儿童较常见,尤其是6个月-2岁更多。

前驱期:有接触史,潜伏期为4-7天,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等。

水疱期:1-2日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出现成簇小水疱,疱壁较薄,不久溃破成溃疡。

糜烂期:成簇小水疱溃破后引起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形成假膜及结痂。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7-10天。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recurrentherpeticstomatitis)临床特点为:

诱发因素: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等。

损害以多个成簇的水疱开始。

损害总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

有前驱症状:疲乏不适、灼痛、刺痛等。

数小时内出现水疱,随后破裂、糜烂、结痂。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和涂片都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与球菌感染性口炎鉴别

(2)与口炎型口疮鉴别

(3)与带状疱疹鉴别

(4)与手—足—口病鉴别

(5)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

(6)与多形红斑鉴别

1抗病*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2免疫调节剂

3局部用药

4物理疗法

5对症和支持疗法

(二)口腔念珠菌病

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宿主防御功能降低。

念珠菌性口炎(eandidalstomatitis)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

(2)急性红斑型

(3)慢性肥厚型

(4)慢性红斑型

念珠菌性唇炎(eandidalcheilitis)。

念珠菌口角炎(candidalangularcheilitis)。

治疗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病例及慢性念珠菌病常需辅以全身治疗。

治疗方法:

①局部治疗:(1)2%-4%碳酸氢钠溶液含漱或清洗局部。(2)洗必泰。(3)龙胆紫水溶液。

②抗真菌药物治疗:⑴制霉菌素⑵咪康唑⑶克霉唑⑷酮康唑

③免疫治疗:转移因子、胸腺肽、脂多糖

④手术治疗

(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好发:口腔黏膜角化较差的区域。

特征:孤立、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一般为7~14日可愈合。

①免疫功能异常

②心理因素

③遗传因素

④感染因素

⑤营养缺乏

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

⑦微循环障碍

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红、*、凹、痛。)

1.轻型阿弗他溃疡(minoraphthousulcer,MiAU)

2.重型阿弗他溃疡(majoraphthousulcer,M-iAU)

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erpetiformulcer,HU)

诊断要点

口腔黏膜出现孤立、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边缘整齐,中央稍凹陷,表面有一层淡*色纤维素性假膜覆盖,刺激时有尖锐性疼痛,具有复发性,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较轻。病程有自限性。

鉴别诊断

疱疹样口疮与疱疹性口炎的鉴别

腺周口疮与其它溃疡的鉴别

(1)局部治疗: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

(2)全身治疗: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

本病预后良好,很少有严重的并发症,但迁延反复。

(四)、口腔白斑病

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癌前病变。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长期的外来刺激、念珠菌感染、微量元素(锰、锶、钙负相关)缺乏、维生素A、E的缺乏。微循环改变。免疫功能的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

中年以上的男性多见,好发于颊部粘膜咬合线区域,主观症状:粗糙、涩感到自发痛、刺激痛。

分型及分期:

斑块状: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的斑块,表面可有皲裂,平或高出粘膜表面,边界清楚,触之柔软,不粗糙或略感粗糙。

颗粒状:颗粒-结节状白斑,颊粘膜区多见,白色损害称颗粒状突起,粘膜表面不平整,病损间粘膜充血,似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可有刺激痛、念珠菌感染。

皱纹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呈白色或垩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粗糙,似皱纹纸状,触之柔软,可有粗糙不适感或刺激痛,女性多见。

疣状:呈乳白色,表面粗糙、高出粘膜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质稍硬,多见于牙槽脊、口底、唇、上腭。

溃疡状:增厚的白色斑块有糜烂或溃疡。

诊断要点:黏膜上的白色斑点、斑块,稍高出黏膜,质地紧密,在临床及病理上均不能被诊断为其它疾病。

出现下列情况者有癌变倾向

年龄:较大者。

性别:不吸烟的年轻女性。

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

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

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

时间:时间较长者。

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五)、口腔扁平苔藓、

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和皮肤、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慢性浅在炎性病变。中年女性多见。

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

(一)口腔粘膜

1.以颊部多见(87.5%),对称性出现。

2.基本病损:白色小丘疹组成的珠光白色条纹,相互交织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斑块状。在此基础上出现多病损如红斑、充血、糜烂、萎缩、水疱等。

3.自觉症状:粘膜的粗糙、烧灼、疼痛感、异物感。

4.病性顽固,病程长。

(二)皮肤病损

典型表现:紫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微高出皮肤表面,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可见有白色或乳白色带有光泽的小点或纵横交错细纹称Wickham纹。多见于四肢伸侧,左右对称。有骚痒、疼痛感。

(三)指(趾)甲病损

多见于拇指,甲板萎缩变薄,甲床显示红色针尖样的小点,压痛明显,或表现为增厚,甲板上有纵沟或脊,形成纵裂,坏死、脱落。

:1.心身调理2.局部治疗3.全身治疗4.中医药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