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种病进入高发期医院提醒,家有小 [复制链接]

1#

随着夏季到来,有一种病也进入高发期。

疱疹性咽峡炎

医院儿科门诊获悉,近期因发热就诊的患儿当中,疱疹性咽峡炎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特别是最近半个月,门诊每天都能接诊数十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且以学龄前儿童为主。目前,医院已专门开设发热门诊和手足口病门诊,保证患儿尽快诊治。

来看一个病例

1周前,刘女士发现女儿出现发烧症状,晚上最高烧至39.5℃,白天又退到38℃以下。自认为有育儿经验的刘女医院,而是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并口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及布洛芬治疗。可是,孩子慢慢地不愿意吃饭喝水了,总是喊着“嘴巴辣”。刘女士才带孩子到医院儿科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口腔咽峡部有多个红色疱疹,部分已经破溃,手足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发现红点或疱疹。进行积极治疗后,孩子很快痊愈。

刘女士说,除了自己的小孩,附近居民楼上也有3个孩子出现反复高热,经检查也是患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什么病?

据医院儿科杜京辉主任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患病孩子常突然发高烧、咽痛,特征性表现是咽峡部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有疼痛感,进食后加重,可有流口水、厌食等表现。发热一般持续2~4天,病程一般在1-2周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种病吗?

(一)共性

1、两者的病原体基本是一致的,都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这种病*是一大类,而不是只有一种,所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病*引起。

2、传播途径:两者均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二)区别:

1、从症状表现看,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位出现疱疹和溃疡;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仅局限于咽峡部,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以外,手心、脚掌心、臀部、膝盖等部位常有丘疹和疱疹。因此,发生疱疹性咽峡炎之后,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手脚心、臀部等部位是否出现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这两种疾病传染性都很强,因此一旦确诊,应禁止入园入学,一般隔离7~14天。

2、从预后来说,两者均为自限性疾病,但两者引发重症的几率却相差很大,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一般1~2周可自愈,而手足口病病情较轻者1~2周也可自愈,重症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甚至可引起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暴发性小心肌炎而导致患儿死亡,有时候病情变化仅仅在数小时之内,重症者可能上午还活蹦乱跳,下午就生命垂危,所以千万不能大意。

如何观察孩子有无病情加重?

杜京辉主任提醒: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常规退热效果欠佳;如果孩子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无法站稳;如果孩子呼吸、心率异常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这些都是重症表现,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1、勤洗手、常消*是预防关键。大人和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及呕吐物后要及时洗手;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每日要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

2、儿童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并要避免接触已患病的同伴。

3、经常开窗通风,可在太阳下晾晒衣被以达到消*目的。

4、儿童在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超市、公园、游乐园等。

5、托幼机构等儿童集聚的场所要做好公共环境的卫生消*、个人用品的消*,减少开展聚集性活动。

编辑:张悦投稿邮箱:ykjtwx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