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复制链接]

1#
环孢素软胶囊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44.html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勤洗手 戴口罩 常通风 心情畅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极易造成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疱疹性咽峡炎

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为一种幼儿易发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即病*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
  

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
  

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主要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预防措施

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吃生冷食物,喝生水,避免接触患病者。

幼儿的贴身衣物以及平时喝水容器等应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但若需要出去,一定要对幼儿进行防护,防止病菌侵袭。

如果室外温度变化较大,注意适当的增减衣物,减少幼儿的不适感。

水痘

病因

水痘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该病传染性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较常见于儿童。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或空气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

水痘病*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水痘传染性非常强,如果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极易被感染。所以预防水痘的重点是隔离患者,尽量避免传染。

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公众场所注意佩戴口罩,尤其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更应该提高警惕。

减*活疫苗能有效预防幼儿及成人易感者发生水痘。

诺如病*

病因

由诺如病*感染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食用诺如病*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污染的饮料;接触诺如病*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

主要症状

潜伏期多在24~48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在发生流行时自觉停止一切聚集活动,杜绝传染渠道。

发生呕吐、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手足口病

病因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新型冠状病*肺炎

防疫小知识

亲爱的家长们,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让我们适应习惯“新常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防疫小知识吧!

外出出行佩戴口罩

牢记七步洗手法

不往密集人堆中靠

每天测量体温,身体不适自觉上报

勤开窗,多通风

多锻炼,增加抵抗力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不传谣,不乱发布不实谣言

讲卫生,不随地吐痰

家中物品常消*

体温异常需警惕,及时就医

不熬夜,早休息,早睡早起身体好

温馨提示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医院就诊。

2.如幼儿不能来园,请您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3.每天早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