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传染病小常识疱疹性咽峡炎 [复制链接]

1#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A组(1~6,8,10,22)型疱疹病*、EB病*多见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